人的嘴會騙人,但行動不會

人的嘴會騙人,但行動不會

行動比語言更重要
辨識真誠人的方法
自我成長實踐技巧
人際關係觀察重點
價值觀與行為一致性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某人對你說他很在乎你,卻總在你需要的時候缺席;某個同事開會發言頭頭是道,實際分工時卻總是推託;甚至連你自己,也可能曾許下要改變的承諾,卻一次次放過自己。

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被語言吸引、被話語感動,卻那麼容易忽略真正關鍵的東西——行動?

事實上,一個人嘴上說什麼,未必等於他內心真的這麼想。而一個人做了什麼,往往才是他真正信念的展現。行動,才是最不會說謊的東西。它反映的是價值排序,是選擇背後的真實邏輯,是一個人最誠實的樣子。

我們為什麼總是被話語迷惑?
語言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主要方式,它承載情感、塑造印象,也很容易被用來包裝事實。人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說得好聽」,要顧及場合與氣氛。所以,會說話、說漂亮話,其實不難。難的是:你說的,做到了嗎?

此外,語言的成本很低。說「我明天就開始運動」輕而易舉,真正五點起床穿好運動鞋卻需要意志與行動力。說「你對我很重要」不費吹灰之力,真正花時間傾聽與陪伴,才需要付出。

因此,當一個人不斷說著他多麼重視某件事,卻遲遲沒有具體行動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他可能真的沒那麼重視,只是他也希望自己是那樣的人。

如何透過行動看出一個人真正的想法?
人們的真實價值觀,藏在他們的選擇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觀察:

第一,看他把時間花在哪裡。 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源,一天就是24小時。真正重視的事,會默默地佔據時間表。嘴上說想學英文,結果Netflix韓劇一追就是四小時;說重視家人,卻總是以「太忙」為由不回家吃飯。這些都說明了實際的優先順序。

第二,看他把錢花在哪裡。 金錢也是一種價值的延伸。我們願意為什麼花錢,其實就是在「投票」支持那樣的生活型態。說自己很環保,卻天天買手搖飲、穿快時尚;說想投資自己,卻捨不得花錢購買線上課程。這些都不是指責,而是觀察的線索。

第三,看他在壓力下的反應。 人在輕鬆的時候容易表現出理想化的一面,而在壓力下,才會露出真實選擇。答應了某件事,遇到更有吸引力的選項時,他是選擇履行承諾,還是毫無愧疚地改變主意?壓力與變數,是檢驗行動誠實度的放大鏡。

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這不只是辨識別人的工具,更是幫助我們成為誠實的行動者。

在人際關係中,這個觀念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誰值得深交」。那些總是口頭承諾、卻總讓你失望的人,也許不是壞人,只是他的價值排序裡,你不在前幾名。而那些話不多,卻默默付出、願意為你花時間的人,才是需要珍惜的存在。

在職場上,別再被一句「你很重要」就心軟了。看的是,主管是否真給你資源與機會?團隊成員是否真的為共同目標投入?會議上說得再多,都不如一個實際完成任務的行動來得真實。

在自我成長上,更是如此。我們常說想要改變,想要變得更好,但請問自己:最近一次採取行動是什麼時候?是一次早起?一篇筆記?還是關掉社群軟體的決心?

思考練習
花三分鐘回想一下,過去一週你做了哪些具體行動?這些行動對應到你口頭上「想做」、「重視」的事情了嗎?

若你發現行動與語言不一致,別急著責備自己,而是視為一種提醒:也許你真正重視的東西,跟你以為的不一樣。又或是,你需要幫自己移除一些阻礙行動的干擾。

行動,從現在開始
我們都渴望看見真實的自己與他人。而最誠實的語言,不是說出口的,而是做出來的。下一次,當你想了解一個人,不妨多觀察他的行為模式;當你想說服別人,不妨先從行動開始。

因為這個世界上,行動才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

別再聽他說了什麼,讓我們開始看——他做了什麼。

(轉載)
人的嘴會騙人,但行動不會 https://share.google/l1PExxlrwdhi0OEwi

▶文章分類 標籤

顯示更多

最近7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得罪」的意思是冒犯、觸怒他人,或者在某些情境下,也可用於客套地表達歉意,意為「對不起」或「失禮」。 此外,在古文中,「得罪」也曾指獲罪、犯罪。 (offend)

「破防」一詞原是網路遊戲術語,指「突破防禦」,現在已引申為網路流行語,表示內心受到強烈衝擊,心理防線被擊破。這個詞常用來形容看到某事後感到悲傷、感動、觸動或崩潰等情緒,甚至可以表示因太過「玻璃心」而被戳中痛點。 (emotional)

「善少惡多」的字面意思是「好的行為很少,壞的行為很多」。"Good is scarce and evil is abundant"

態度會透過行為來展現,行為是態度的一種表現方式,但態度不僅僅是行為。態度包含認知(信念)、情感(感受)和行為意向(想行動)三種成分,而行為則是實際的行動。(Attitude)(Behavior)

「老不修」的意思是形容行為舉止不正經、好色或為老不尊的老人。 這是一個帶有貶義的稱呼,用來批評那些年紀大,但行為卻不檢點、不夠穩重的老人。 (an old goat)

「站隊」的意思有排成隊列站立,例如軍人或學生排隊;另外一個更常見的引申義是指在某個事件或群體中選擇並加入某一方,表示支持某人或某個立場。 (side with sb)

「不想理解何必做朋友」這句話,點出與人交往時,若雙方無法互相理解、溝通困難,強求友誼只會徒增煩惱。do not want to understand

換位思考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並從這個角度來處理問題的思考方式。這是一種重要的心理能力,可以促進人際溝通與理解,並減少自我中心的認知。(perspective-taking)

真正認識自己就能識人?

限制性信念: 這是最關鍵的因素。當你相信自己能力不足或能力有限時,你就不會去嘗試或設定更高的目標。limiting beliefs

不限時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識人學》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2024_0410

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舊人無需知近況,新人不必問過往。人生聚散,本是無常,因緣而起,都是注定,一念執著,萬般皆苦,一念放下,便是重生。…心裡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 心裡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

①能量比你低的人:懷疑你、否定你、評判你、嫉妒你、攻擊你。②能量同頻的人:喜歡你、肯定你、欣賞你、陪伴你、珍惜你。③能量比你高的人:理解你、包容你、守護你、扶持你、成就你。這就是能量定律。

【放下自在】沒有必要因為一個不值得的人,擾了自己的清淨,丟了內心安寧。「我們的生活,不會因為看不慣的人而精彩,反而因為我們能做到放下,變得更加自在」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命中無緣的人,當「捨」,心中煩欲執念,當「離」。放下執念,心才能回歸安寧。當斷則斷,別給自己找麻煩,當舍則舍,別讓自己添煩惱,當離得離,別和自己過不去。

【為善為惡 逐境而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和紅色的東西在一起,不知不覺就變成紅色了;近墨者黑,例如你要寫字,拿著墨條磨,不知不覺手就染成黑色了。「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你染成咖啡色,就是咖啡色的;你染成黃色的,就是黃色。

【人是要觀其最低點】當人最低點的時候,他對人好不好,這時才可真真正正看到這人的本質。(One should observe the lowest point)

少和讓你生氣的人在一起,少和事多的人在一起,少和不懂感恩的人在一起,少和敷衍你的人在一起,少和謊話連篇的人在一起,讓自己多活幾年。

【交朋友】不一定要交有錢有勢的,但一定要交有情有義的;不一定要交長得漂亮的,但一定要交心地善良的。(make friends)

【好好珍惜】①陪你走過貧困風雨的女人②凡事都忍你包容你的男人③還有雪中送炭的朋友(take care of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