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證」的意思會因語境而異,可指強調透過內在體驗來領悟事物本質的認知方法,或在心理學上指因被誤解而過度辯解,落入「自證陷阱」的心理狀態。 self-certification
AI 摘要
「自證」的意思會因語境而異,可指強調透過內在體驗來領悟事物本質的認知方法,或在心理學上指因被誤解而過度辯解,落入「自證陷阱」的心理狀態。
1. 哲學與心理學上的「自證」
認知方法: 指一種強調以內在的親證體驗來領悟事物本質的認知方式,而不是依賴外在的證明或邏輯推導。
心理學概念: 指個體在面對質疑或誤解時,過度試圖透過解釋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但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落入「自證陷阱」。
這是在心理學上,當一個人被貼上標籤,他越是努力證明自己與標籤不符,越可能加深他人的質疑,因為對方已經建立了自洽的邏輯,不在意真相,只在意你的回應。
對此,反問對方「你為什麼這麼想知道?」或「你從哪裡聽來的?」是避免落入陷阱的常見方法,這能將主導權從對方手中奪回。
2. 佛教的「自證」
親證: 在佛教唯識學中,「自證」是指一種「親證」,即心識對自己活動的一種非對象性的「反觀覺察」,並不是傳統邏輯上的證明。
自證分: 這是唯識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一種能親證「見分」的主觀能力。
總結
「自證」可指一種頓悟式的認知方式,或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因過度辯解而產生的心理困境,這兩種意義都與個體「自我」的認知與心理狀態有關。
AI 摘要
「自證」的英文翻譯取決於語境,可以是 self-evident(不證自明的)、self-incrimination(自證其罪)或 self-certification(自我認證)。
自證其罪: self-incrimination
例句: "The suspect refused to answer, fearing self-incrimination." (嫌犯因擔心自證其罪而不願回答)
不證自明的: self-evident
例句: "The truth is self-evident." (真相是不證自明的)
自我認證: self-certification
例句: "The company provides self-certification for its products." (該公司為其產品提供自我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