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自己快樂,也能帶給別人快樂?智者說:有四種境界:①把自己當成別人②把別人當成自己③把別人當成別人④把自己當成自己
放下,一切不如意都會過去! 正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表相,都是虛假的,不真實的。 如果能守住本心,在看見這些表相的時候,不被迷惑,那麼就達到如來的境地了。 當下,人們似乎都越來越浮躁,情感淡薄,耐心缺失,幸福感越來越低。 越來越缺少了一些淳樸、自然和真實的氣息。 究其原因,是人們的慾望得不到滿足。 在無止盡的妄想執著中迷失了本心,忽略了人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所謂慾望皆為枷鎖,慾望太多,心則不明不寧。 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內心的囚籠;只有放下,才能真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走出人生的迷茫。 1 放下執念,擁有輕鬆 《指月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日,梵志拿著兩枝花來供佛。 佛說:放下吧。 梵志將左手的花放在地上。 佛又說:放下吧。 梵志又將右手的花放在地上。 佛繼續說:放下吧。 梵志看著空空的雙手,不明白還要放下什麼。 佛說:我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我是讓你放下你的六根、六塵、六識,放下了這些,你才能擺脫生死的囿限。 佛說放下,不是放棄已擁有的一切,而是心中無掛礙。 一個人心裡能容納的東西是有限的。 裝的東西太多,什麼都放不開,就容易鑽牛角尖,走死胡同。 人活在世上,都有所追求,追求名利、金錢、安逸等等。 有追求,是好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如願。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抱怨累,滿腹委屈,就是因為求而不得心生煩惱,貪心不足想佔有得更多。 所謂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放下你對外界的所知、所感、所為,向內尋找你的自我、自滿、自負。 你會發覺真正的錯在於你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真正需要自省和改變的是自己。 誰沒有山窮水盡過? 誰的生活不曾一地雞毛? 只不過有人常翻舊賬,有人難得糊塗。 事情總會一件件發生,別什麼事都往心裡去,心寬了,人就不累了。 一位少年問智者:“如何才能做到自己快樂,也能帶給別人快樂?” 智者說:“有四種境界,一是把自己當成別人,放下小我,別把自己當回事,這是無我的境界; 二是把別人當成自己,設身處地,感受他人的苦樂,這是慈悲的境界; 三是把別人當成別人,尊重別人,保持距離,這是智慧的境界; 四是把自己當成自己,忠於自己,活出自己,這是自在的境界。 ”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各種各樣的事,能影響心情的因素很多,能左右快樂的唯有自己。